close


  10月2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召開新聞發佈會,就《關於進一步推進我區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中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相關的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新聞發佈會現場】
  天山網訊(記者龐雪芳攝影報道)10月2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召開新聞發佈會,就《關於進一步推進我區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中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方面的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記者: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在醫療保險方面涉及哪些問題醫療保險如何適應戶籍管理制度改革
  自治區人社廳醫療生育保險處處長袁增珠: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涉及到醫療保險方面的問題,主要是醫療保險關係轉移的問題。關係轉移涉及兩個方面,一個是制度內轉移,一個是跨制度轉移。醫療保險裡面提及到的統籌城鄉其實就包含了城鄉一體化的概念,將來醫療保險發展方向就是城鄉居民趨向一個同等待遇的目標。現在城鄉居民待遇還不完全一致,現在的農村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爆特別是籌資水平還不一樣,待遇水平也有區別,唯一一致的是財政補助的標準。2014年是每人每年補助330元,這點城鎮居民和農民一致。如果僅僅把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的關係轉移接續還視為制度內的轉移,這塊差別還不大。
  而所說的跨制度轉移,打個比方,以前你是一個農民,戶籍制度改革後你的身份變成了居民,進入單位參加工作,這時參加的醫保就是跨制度轉移。這個醫保單位要繳費、財政要補助、個人要繳費,屬於三方籌資,且每個月繳費、享受的待遇標準、籌資的水平,跟新農合和城鎮居民待遇相差是比較大的。待遇水平大概差兩倍多,籌資水平大概差10倍,戶籍管理制度改革以後,可能會涉及這個問題。
  至於如何適應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其實制度內轉移問題不大。因為財政補助是一樣的,待遇也相差無幾。而隨著戶籍改革的深入,參保人員身份的轉移,跨制度轉移醫保關係可能致使待遇上有所區別。社會保險關係是配合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一個工作,醫保會隨著戶籍制度的改革走。
  記者: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對養老保險制度有什麼影響
  自治區人社廳養老保險處副處長閆科明:過去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必須要有城鎮戶籍,把農業戶口定性為外來務工人員。而在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後,取消了農業戶籍和非農戶籍的區別,二者之間的身份沒有區別,他們都成為了居民。這樣的話參保人員可以量力而行,自願選擇參加城鄉養老保險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另外,文件寫到一條,落實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政策,對戶籍關係不是很大。2014年2月國家人社部、財政部下發城鄉養老保險制度轉移接續暫行辦法,從2014年7月1日實施。今後不管是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還是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職工不用擔心是否可以相互轉換,文件告訴我們可以互轉,這樣使所有參保人員在制度優化體系完善中獲益。過去,農業戶籍只能參加新農爆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後,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他們就可以選擇參加靈活就業養老保險,靈活就業繳費高,退休後待遇比新農保高。
  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有利於促進城鄉養老保險制度之間的銜接,同時有利於確保參保人員在退休以後追求較高的養老保障和退休待遇,實現其老有所養。
  記者:作為新農保人員,應該如何看待戶籍管理制度改革
  自治區人社廳農村社會保險處處長黨立新:2014年2月,按照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整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要求,依據社會保險法有關規定,國務院決定,將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與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兩項制度合併實施,在全國範圍內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印發了《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意見》,規定“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非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及不屬於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股改範圍的城鄉居民,可以在戶籍地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取消了原來新農保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的戶籍限制。制度實施後,要做到四個統一:制度名稱統一、政策標準統一、管理服務統一、信息系統統一。
  自治區的相關實施意見已經上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正逢其時,將對兩項制度的合併實施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實行居住證制度,有利於推動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有利於城鄉養老保險制度的銜接,給農民參加養老保險帶來利好。
  當前,自治區新農保的基礎養老金為55元/人/月,城鎮居民養老保險的基礎養老金標準為100元/人/月。兩個制度合併以後,包括基礎養老金標準在內的各項標準都將統一。為打破城鄉二元結構邁出可喜的一大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這項基本公共服務實現了均等化。
  記者:隨著調整戶籍制度的管理,外省、本地區符合城鎮落戶人員增多,意味著我們的服務對象隨之增加,具有城鎮戶籍的勞動力在就業方面都享有哪些政策
  自治區公共就業服務局就業服務指導處副處長韓冰:在就業方面,具有城鎮戶籍的勞動力可以享受到免費提供的基本公共就業服務包括就業政策發揮咨詢、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對就業困難人員實施就業援助以及辦理就業、事業登記。
  其中,就業、失業登記證的辦理流程為就業、事業人員需到所在社區、街道辦理就業、失業登記,發放失業登記證後,方可享受就業優惠政策的補貼。補貼包括職業培訓補貼、職業介紹補貼、社保補貼、職業培訓補貼、技能鑒定補貼、小額擔保貸款貼息、見習補貼。
  在就業援助方面,根據《就業促進法》第五章第四十條規定,就業困難人員可以向住所地街道、社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申請就業援助。這裡所指的就業困難人員包括以下七種情況:一是家庭成員均失業的城鎮居民;二是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人員;三是女年滿四十周歲、男年滿五十周歲的城鎮失業人員;四是連續失業一年以上的城鎮居民;五是土地被徵用且經濟收入低於當地平均生活水平的農民;六是殘疾人;七是自治區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就業困難人員。
  記者: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後,在職業能力建設方面面臨哪些新挑戰
  職業能力建設處副處長王靜:目前,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城鎮,職業能力培訓已實現了全覆蓋,並沒有戶籍差異。但新疆戶籍制度改革實施後,農民變為居民後,轉移人口增加,培訓需求也會隨之增加,這使新疆培訓機構和服務將面臨新的挑戰。因此,在戶籍管理制度改革中,從提高新疆培訓水平,建立好的培訓機制上需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促進產業轉移,轉移人口的增多會使培訓的規模擴大,培訓機構需要作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其次是產業結構的調整必然後影響到培訓結構,要結合新疆產業結構的調整來進一步調整培訓專業和資源。第三,戶籍管理制度改革讓人員流動變得更容易,也會促使培訓機構的培訓模式發生變化。因此,培訓機構的培訓模式須更具靈活性,才能讓更多的居民參與其中。  (原標題:新疆人社廳解讀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意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w68rwsvv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